实验技巧
实验技巧

实验技巧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实验技巧

小鼠灌胃给药技术

1 章 小鼠灌胃给药技术

一、背景

灌胃是小鼠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,但当前实验中多数 灌胃实际为灌食管操作—— 药物未通过插入胃内的灌胃针直接入胃,而是灌入小鼠食管后依靠其自行吞咽进入胃部。

当使用特殊药物(如 pH 值极低的药物)时,实验要求必须实现真正灌胃(药物直接送入胃内),以避免药物损伤食管。此时需重点注意:

• 选择足够长度的灌胃针,确保药物 一步到位送入胃中;

• 小鼠食管为肌性管道,长度受外界条件影响大:灌胃操作时食管长度比尸体解剖测量值更长,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针头规格。

灌胃技术具有安全、快速的优势,多数操作者可熟练掌握;新手在熟悉解剖基础并掌握操作要领后,也能达到理想操作效果。

二、解剖基础

1. 口腔结构

小鼠口腔(图 1.1)上部前 1/3 硬腭,后 2/3 软腭,咽后壁是软腭的终端。操作时需注意:若灌胃针头顶住舌根,可能导致咽喉封闭,阻碍灌胃针进入。

2. 食管结构与长度

• 小鼠食管起源于咽部,穿过横膈后,最远端连接胃贲门,且食管弹性极佳;

• 常规尺寸:25g 成年小鼠从口腔到胃贲门的解剖测量长度约为4cm

• 长度变化因素:

a. 小鼠饱食 + 直立体位时,会出现胃下垂,食管被拉长;

b. 若使用大塑料头灌胃针,针头摩擦食管会进一步拉长食管,最长可达6cm

• 针头长度要求:入胃灌注时,所选针头长度至少比解剖测量尺寸长1/3(例如 4cm 解剖长度需搭配≥5.3cm 的针头),图 1.2 显示 4cm 灌胃针因长度不足未能入胃(未到达横膈)。

image.png

三、器械与耗材

 

类别

具体规格 / 类型

特点与注意事项

注射器

1mL 规格

适配小鼠灌胃操作,便于精准控制药液剂量

灌胃针头(图 1.3

1. 按长度分:多种规格可选,需根据小鼠状态(饱食 / 空腹)、是否入胃需求选择;

2. 按形态分:直杆型、弯杆型;

3. 按材料分:全塑料、全金属、金属杆塑料头

1. 全塑料针头(图 1.3c,d):小鼠经多次灌胃后易出现 咬针头倾向;

2. 全金属针头(图 1.3a):小圆头款进入气管阻力小,但存在刺穿食管的风险;

3. 金属杆塑料头(图 1.3e):安全系数最高,针头不易误入气管

四、操作方法

灌胃手法主要有两种,核心区别在于持针方式与药液灌注的衔接,具体操作如下:

(一)灌胃手法:拇食指持针式(图 1.4

该手法适用于熟练操作者,优点是安全系数大缺点是灌注时需切换手势,操作步骤共 12 步:

1. 前期准备:小鼠无需麻醉,直接进行抓持操作;

2. 小鼠抓持:左手以常规 “V” 形手势捉拿小鼠 —— 抓持耳部以下至背部的大面积皮肤,确保有效控制小鼠身体;同时食指和拇指尽可能向前挤压胸椎与腰椎,降低生理弯曲角度(若胸椎弯曲过大,灌胃针易刺穿食管);

3. 体位调整:使小鼠头上位(无需严格垂直地面,以方便操作为宜),无需特意取仰头位;合格抓持需满足 3 个体态标志:

◦ 小鼠双前肢外展;

◦ 头部呈 45° 上仰,无法转动、无法探头;

◦ 口微张,呼吸通畅且不挣扎;

 

4. 持针姿势:右手拇指和食指松持注射器,中指控制注射器前倾,无名指控制注射器后倾;

image.png

 

5. 针头入口腔:将针头轻贴小鼠硬腭插入口腔,无需刻意下压舌头,无需强行从左侧嘴角进入;右手无名指将针头向后挑,保证针头沿上颚滑行,此时中指无压力(此为该手法的特殊操作要点);

6. 针头入食管:当针头到达后咽时,无名指离开注射器,中指将针头轻度向前压;同时使整个注射器向后仰,带动小鼠头部后仰,引导针头拐入食管;

7. 确认插入状态:此时应能感觉到食管 滑顺,针头可顺利全插入食管;

image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8. 手势转换准备:松开手部对注射器的紧绷控制,由 持针式注射式过渡;

9. 切换注射手势:完成 持针式注射式的手势转换,转换过程中注射器仅靠在手指上,保持稳定;

10. 药液灌注:将药液匀速注入食管(避免过快导致小鼠呛咳或食管损伤);

11. 拔出针头:拔针过程中保持 注射式手势不变,避免针头晃动损伤食管;

12. 小鼠放回:将小鼠以 后肢先着地的方式轻轻放回笼中,减少应激反应。


image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(二)灌胃手法:拇中指持针式(图 1.5

该手法的优点是灌注时无需换指,操作连贯性更强,缺点是安全性略低于拇食指持针式,操作步骤共 9 步:

1. 前期准备:同拇食指持针式,小鼠无需麻醉;

2. 小鼠抓持:左手以 “V” 形手势抓持小鼠背部皮肤,确保控制力度 —— 前端需抵达双耳(防止头部转动),拇指与食指分开不少于 4cm(合拢时可夹紧大面积背皮);

3. 体位调整:使小鼠头部呈自然上仰状态,口微张,保证呼吸通畅;

4. 持针姿势: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注射器针筒,食指轻搭在注射器推杆上,做好灌注准备;

5. 针头入口腔:将针头沿小鼠硬腭缓慢插入口腔,无需严格对准口角,重点关注针头抵达身体正中线位置,针杆可自然贴合口腔结构(即使滑到一侧口角,也不影响灌胃);

image.png

6. 针头入食管:当针头完全抵达咽后壁后(禁止过早上抬,否则易与气管呈直线导致灌肺致死),顺势直立针筒,将针头缓缓插入食管;

7. 药液灌注:以食指匀速下压推杆,将药液缓慢灌入食管,避免流速过快;

8. 拔出针头:灌注完毕后,保持针头与食管平行,缓慢拔出,减少对食管黏膜的摩擦;

9. 小鼠放回:让小鼠保持直立位数秒钟(防止药液反流),随后以 后肢先着地的方式放回笼中。

image.png 

五、操作讨论(关键注意事项)

1. 小鼠抓持核心

◦ 前端必须到达双耳,才能有效固定头部,防止转动;

◦ 拇指和食指分开距离≥4cm,合拢时可夹紧背部大面积皮肤,避免小鼠挣扎;

1. 针头插入要点

◦ 无需严格从口角进入,重点关注 针头抵达身体正中线,针杆位置可自然调整;

◦ 仅当针头完全抵达咽后壁时,才可上抬与食管成直线;过早上抬会导致针头与气管对齐,引发灌肺致死;

1. 入胃灌注要求:若实验明确要求 针头插入胃中再注药,必须选择长度≥6cm 的灌胃针;

2. 食管刺穿预防

◦ 刺穿原因:未沿脊椎生理弯曲行针、擒拿时未固定好体位;

◦ 解决办法:擒拿时可将中指垫在胸椎后方,主动减小胸椎弯曲角度;

1. 食管 / 气管鉴别方法:若灌胃针头误入气管,小鼠会出现剧烈挣扎,需立即拔出针头,待小鼠恢复平稳后重新操作;

2. 针头选择建议

◦ 形态上:直杆针头比弯杆更容易掌握位置,操作难度更低;

◦ 材料上:塑料头针头(全塑料或金属杆塑料头)尺寸更大,不易误入气管;即使误入,小鼠挣扎反应更明显,便于及时发现,安全性更高。

(注:文中涉及的图 1.1 - 1.5 为对应步骤的操作示意图,分别展示小鼠口腔结构、4cm 灌胃针未入胃状态、灌胃针头类型、两种灌胃手法的操作细节,需结合图示理解实际操作姿势。)